
现代军事常说,当你的邻国比你繁荣时,就已经构成潜在危险。
美国是一个自由国家,军事力量很强大。
每年的军费,大约是中国的4倍。
即便如此,美国仍对中国心存戒备。
因为中国的发展潜力太大,美国要想拿下全球,不得不考虑中国态度。
今年2月上旬,正值中国春节。
美国媒体发布数据,声称去年中国在造船方面,已经实现“帽子戏法”。
但万变不离其宗。
该媒体在肯定中国发展现状后,更希望美国也配备这样的实体工厂。
最后,该报道推出一个让中国有点“委屈”的结论。
中国造船业已经为战争做好准备,而那些购买中国船只的国家,就是在向中国捐钱。
美国总是想限制中国,然后“再次伟大”。
中国没啥说的,既来之,则亮剑。
美媒抛出三大指标,身在福中不知福
美国对中国,依旧抱有幻想。
近几年,美国忙于中东和乌克兰,背后的军事保障有点乏力。
即便如此,中国仍是美国的假想敌,随着中国硬实力的提高,美国认为中国越来越危险。
美国著名主持人访问俄罗斯,我们看见西方媒体存在一定主观性。
我们不能仅仅根据美媒报道,而妄下结论。
所谓的美媒报道,权当是一个沙盘游戏吧。
造船业,是国家海洋安全和经济繁荣发展的关键板块,评价国家船只制造业的发展。
我们通常用新接订单量、手持完工量,造船完工量来衡量。
这就是新闻上,常说的三大指标。
每一个指标,包括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统计。
一般情况一年统计一次。
去年,中国造船方面的三大指标已经实现两位数增长,世界一半以上的船只订单,都交给中国。
美国的担心,不无道理。
算上去年时间,中国已经实现14年的稳定增长。
中国官方也承认事实,不过前提条件是商业领域,并没有涉及特殊的军用船只。
当美媒把这组数据,以柱状图的形式发表后。
这个商用造船业莫名其妙的和军事扯上关系了。
从中国角度考虑,我们这些造船工人不过是养家糊口的打工人,中国只是想赚点外汇,让这些制造工人能够生活。
美国的制造业,已经搬出去了。
现在美国发展的是高新技术产业,真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啊。
美国虽然国内制造业空虚,但世界各地都有加工厂,国外的劳动力又很廉价。
若想要回归往日辉煌的造船企业,美国不得不在本地建立工厂,不得不培养这方面的技术工人。
这本身就是费力不讨好的事。
美国搞好自家的高新技术,办好硅谷产业圈,也是一个繁荣的国家。
真的没必要在船只方面和中国展开较量,更何况是商业船只。
中国再多的船只订单,也不及美国的航母战斗群。
现任拜先生曾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:
“美国绝不会被困难打败,在公平竞争中,美国将会克服困难,重回世界第一。”
前任特先生也发表“现在的美国仍有希望,让我们一起努力,让美国再次伟大”的言论。
所以,美国不用特别担心中国的发展速度。
美媒抛出的数据:
一是证明中国的进步,二是希望美国再次伟大。
美国与其把中国当作假想敌。
不如走在科技前沿,享受美好生活呢。
曲解商业行为,中国心里很苦
题好一半文。
美媒发布的这篇报道,标题很直接:
一方面承认中国造船能力的成熟,一方面理所当然的和战争挂钩。
声称中国造船厂已经做好准备,而美国仍在原地踏步。
美国可以羡慕嫉妒中国,但做事不能太出格。
中国的每次进步,对美国来说,都是潜在的战争危险。
美国的逻辑超前且保守,总是想当然。
本着降低战争损失的原则,美国总喜欢先发制人。
按照美国人的思路,中国造船行业这么先进。
那中国肯定有技术支撑,可能中国已经把这项技术,应用到航空母舰等军用武器上了。
如果中国通过这项技术,造出一艘性能优越的航母,那美国的国家地位岂不丢失。
因此,美国想当然的以为,中国的商业行为是一个幌子,真正的目标是提高军事水平,甚至为将来中国海军征服台湾做准备。
而那些找中国造船的国家,也没有给美国留下好印象。
美国想当然的以为:
这些间接的国际订单,就是给中国捐钱。
中国拿着这些国家的钱,来建造更先进的航母,可能就是奔着美国来的。
这种想法,有点泛化军事问题。
中国心里面很苦啊,曾经的“世界工厂”,第二产业的迁入让中国经济得到一定发展,中国的工作岗位增加了。
但劳动力廉价,再加上环境污染。
中国工人拿到手的工资,相对来说,占产品价值的比例很少。
现在中国制造业开始向环境友好型,高端技术型发展,美国却给中国扣上“军事”帽子。
美中之间的较量很特殊。
美国是主动方,中国是防御方。
若美国邀请日韩菲三国,中国面临的压力将很大。
中国是一个自信的国家,本着维护自身安全的原则,被动发展军事力量。
曾经的美苏全球竞争场面,已经演变成美国争霸全球,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新型竞争关系。
美国不希望,中国成为另一个海洋强国。
但美国本土经济实力的相对落后,让中国看到新的希望。
要想约束中国,美国不得不加大军事投资,中国也会提高军事防御水平。
而美国经济的不稳定,可能让中国找到新的方法,从而战胜美国。
典型实例是军事投资的比较。
中国很小比例的军事投资,已经可以和美国军事投资相抗衡,这就是经济繁荣带来的效果。
而在俄乌战场中,美国后勤保障的损失暴露美军“持久战“能力的缺失。
美媒说中国在准备一场持久战,多少有点言重了。
单纯的商业行为,何来战争呢?
最后的话
美国夸张猜测,中国正向海洋型强国转变,曲解中国商业造船行为。
是时候反思一下自己的行动了。
单纯的数据,不能说明什么。
所谓的“中国危险论“也不能约束中国发展,漫无目的的猜测只能加剧内耗,还不如经营好自己的民生呢。
其实美国,就是军民融合的典型代表。
很多大公司都有军事涉入,比如美国不允许个人使用中间商代理软件。
